我國前幾年的稅收政策是逆向調節(jié),這兩年稍有好轉,但稅收對調節(jié)收入差距作用非常小。
“十二五”開局之年,我國面臨諸多改革重點難點,縮小收入差距便是其中之一。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將逐步“扭轉”收入差距改為“盡快”,但“盡快”如何界定?目標能否順利實現(xiàn)?日前,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舉辦的“十二五”規(guī)劃研討會對此進行了熱議。
今后十年收入差距還會擴大
“十二五”期間我國居民收入增長目標是7%,因為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例較低,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李實認為,實現(xiàn)這個目標有一定困難。他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分析:
第一,目前,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在下降,而且下降較為明顯。在這種情況下,主體人群收入主要是工資薪金,未來能否保持高速增長,取決于很多條件,其中之一是周期條件,勞動力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。如果供求大環(huán)境沒有發(fā)生改變,工資就不可能出現(xiàn)快速增長。如果未來幾年,工資增長趕不上其他國民收入、居民收入增長的話,工資對居民收入增長的拉動力就相對有限。
第二,近年來我國大力轉變發(fā)展方式,追求集約化、資本化過程,但另一方面,這種發(fā)展方式可能只需3億—5億勞動力就夠了,而我國目前大概有8億勞動力。因此,一旦走上這種發(fā)展模式,必然會對現(xiàn)有勞動力的就業(yè)產生很大影響,從而影響到未來我國國民工資收入增長。“不管采取哪種發(fā)展方式,最基本的條件是一定要實現(xiàn)充分就業(yè)?!?/P>
第三,如果政府在轉移支付上作為有限,居民收入就不可能有大幅度增長,要實現(xiàn)與國民收入增長同步的目標就非常困難。即使政府愿意把一部分收入以轉移支付的方式給窮人、給農民大量補貼,居民收入增長實現(xiàn)了和國民收入同步增長7%的目標,但還存在一個問題,就是能否保證收入差距不會進一步擴大。
李實認為,至少五至十年內收入差距會進一步擴大,因為現(xiàn)在看不出來任何能控制擴大差距的趨勢。雖然去年農民收入增長超過了城市居民收入增長,但這不是長期趨勢,只是特殊情況,因為去年農產品價格上漲,受益最多的是種地農民。
政府有關收入分配、再分配政策一直不到位,即便出臺一些政策,目前看幾乎對收入分配起不到多大作用。另外,其他的社會保障、社會福利等政策也沒有起到有效遏制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。
對此,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魏杰說,我國現(xiàn)有情況是:一是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不能同步,二是收入差距過大。主要原因是我國政府主導型的經濟增長方式,政府干預過多。在此條件下,居民收入很難提高,最終導致出現(xiàn)以上兩種現(xiàn)象。只能通過再分配,改變目前的財政支出結構,把醫(yī)療、教育、社會保障三項支出在中國財政總支出所占比例提高到45%。
個稅起征點提高到3000元很有必要
稅收也是調節(jié)我國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徑。針對最近個稅起征點可能從2000元一步提高到3000元,李實感覺非常有必要?!案F人的稅率比富人還要高,不是他交稅有多高,而是稅率高,收入差距就會擴大?!彼f,我國前幾年的稅收政策是逆向調節(jié),征了稅以后收入差距不但沒縮小反而是擴大了。這兩年稍有好轉,但稅收對調節(jié)收入差距作用非常小。
中國自1980年開始征收個人所得稅,當時個稅免征額為800元。2008年調整到2000元。本次即使個稅起征點調整到3000元,未來仍有大幅上調的必要。
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經濟學所副所長蔡繼明也認為,實際上財政收入增加慢一點,讓居民收入快一點,比起不必要的財政支出,比如行政開支增加,要有意義得多。因為那么多財富與其被吃喝浪費,“還不如藏富于民,讓老百姓自己來支配”。
起征點之外,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也是討論熱點。
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好處明顯。李實認為,如果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,應該考慮人均的收入多少來征收,這樣人均收入低的可以少繳稅。比如一個人月收入4000元與一個三口之家每月總收入4000元,情況完全不一樣。因為人均收入少了很多,這樣免征額度大了很多。
不過,大家承認,以家庭為單位征收個稅,短期內有很大難度。